跟随着社会发展繁荣,经济在不断提升,农民的收入也不断提高,农民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,然而,但由于部分区域发展不均衡、娱乐设施少、利用率低等现象,新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来说较慢,为此就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作一分析并提出如下建议。
物质生活提高、精神生活相对较慢,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农村的物质,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,农村的精神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,但是与生活质量相比,农村的精神文化发展还是比较落后,农民除了看电视、玩电脑外,看书看报的人少得可怜,有组织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更是少之又少。
农村中封建糟粕有抬头倾向,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,束缚农民自主经营、自主发展、自主创业的各种教条都解除了。农民自由程度的提高,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也呈现出多元、活泼、健康向上的态势。但不可忽视的是,曾一度销声匿迹的封建糟粕也有了抬头的倾向,如求神、拜佛、算命等,另外,小搞搞的赌博之风在农村一些地方日益盛行。
民主意识、权利意识显著增强、大局意识却相对淡薄,农民民主意识增强主要体现在对村干部选举的积极参与上。
与农民民主意识同步提高的还有农民的权利意识,越来越多的农民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但是,在两种意识提高的同时,农民的大局意识却相对淡薄滞后,这主要体现在对公益事业、公益活动参与热情不高上,这也成了农村干部开展工作的一件头疼之事。
社会秩序良好,顽疾难除病根,据群众反映,农村里的刑事案件也比以往明显减少,打架斗殴现象也很少发生,邻里矛盾也相对比以往有明显缓和,乡风文明有了明显提高。但不可忽视的是有两个传统的顽疾却难除病根,有时还有反弹向上的趋势。其一,尊老不足成为一种普遍现象;其二,婚丧嫁娶、生日、考上大学、新房落成等大操大办,也成为群众的一个普遍负担。
根据现状分析,提出以下建议:多渠道有效投入,加快文化硬件设施建设;目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不足。为此,首先村级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,因村制宜,想方设法的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;其次地方财政应加大补助力度,帮助各村尤其是贫困村加快发展文化事业。再次要加大宣传力度,采取文化结对扶贫、企业出资、个人捐助等多种方式,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,投资新农村文化建设,更好地解决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。
丰富形式内容,满足村民需求,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文化建设的软件,针对当前文化供给相对单一的情况,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,以丰富文化活动,培育文化氛围。要充分发掘本村的文艺、民间艺人,由其指导村民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;同时要建立健全吸引文艺骨干的激励机制,保障村级组织都有文艺骨干。此外,要充分发挥各村团支部、妇女等的作用,因为他们对文化工作相对熟悉,便于组建文体团队,开展文体活动。有了文化队伍的参与带领,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就能变得红红火火,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就能大大提高。
加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、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,要扩大投入建设农村文化阵地,力争每个行政村(居委)都有图书室、阅报室、棋牌室、黑板报和老年活动中心以及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设施。力所能及地组织村民及新居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,以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。
扎实推进村文化广场建设,让更多村民走进“舞池”,文化广场的建设应本着群众的需求,因地制宜,符合实际,富有特色,充分开发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。各村要选择多名热爱文艺的村文化联络员,协调管理,开展舞蹈教学培训,不定期地举行舞蹈比赛,设置名次、奖品,以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。
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,也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直面和解决的一个全新课题,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,让农民真正走上科学、健康发展的快车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