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,在于将学习进程全面拓展至校园的每个细微角落。校园空间的流动性不仅有效打破了室内外的界限,更显著提升了空间的承载能力,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,充分激发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,使他们能够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,在适宜的环境中,全面而深入地参与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的体验。
在空间布局上,每个功能区域之间不再是像传统的校园设计那样完全分裂开来,而是相互联系、相互渗透,打破实体学校的时空局限,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边界,重构学校的教育生态,对未来的学习及使用方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。
学校应该是一个共享的聚合空间、一个中心和一个社会互动的孵化器,不仅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发生,而且可以发动整个社区参与其中。通过不同文化的有机植入,以一种更轻松更活泼的学习氛围,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,实现校园空间的多样性功能转变。
在校园空间的组织和设计上,应关注其可能包含的学习形态、学习资源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形式,满足承载各类“教”与“学”活动的需求。当下互联网时代,更可以依托先进技术,突出学科氛围,激发学科交流,使空间成为师生学习、互动共享与课程资源的综合平台。
校园空间应始终呼应未来教育学习方式。作为教育空间缔造者,联想空间将不断拓展,无限的未知都在不远的将来等待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