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瑞典文学院宣布,将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国作家韩江,以表彰她“直面历史创伤、揭示人类生命脆弱”的强烈诗意散文。中国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:“倘若人生没有一点文学修养的境界,那将会是很痛苦的。”因此,网络时代下,构建阅读新生态显得尤为重要,让学生学会珍惜每一次与文学相遇的机会,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思想,提升知识底蕴与内在修养。
阅读生态是指阅读环境、阅读活动、阅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集合,是激发并充分发挥师生内在的学习与成长动力,自主驱动阅读行为,让阅读自然发生的一个繁茂的自运行系统。
学校阅读新生态的重构,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求知欲开始。通过多元的课程活动,推动阅读行为泛在化。由泛读过渡到主题阅读,阅读将不再只是一种学习习惯,而是一种内在意识,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,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能力,一种自我成长的途径。
打造物理空间,促进阅读要素可视化。将书与人、空间与展览、阅读与体验等有机融合,着力打造共生平台,构建多元的教育样态,构筑起具有持久吸引力的“阅读场”和沉浸式阅读体验空间。学生在真实适切的学习场景下,跨越学科知识边界,深入探究阅读中生发的思考,让学习真正发生,让育人方式变革落地生根。
建设浏览便捷、存储丰富、音视频多样化的电子阅读资源,引导学生建立读经典、读整本书的深度阅读习惯,摒除碎片化、浅表化阅读带来的影响,通过网络空间培养学生的书籍鉴别能力,让学生在阅读内容选择上表现出显著的自主意识。
鼓励学生将阅读带回家、带进社区,构建校家社阅读生态圈,促进家长理解阅读、重视阅读,成长为学习型家长,为学生阅读行为泛在化提供支持,实现阅读影响的横向连续化。
教育就是努力解决好一个“培养什么人”的问题。这就是说,教育需要着重“向内”,关注人的心灵世界,锻造健康、美丽、高尚的灵魂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,文学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有无可取代的价值和意义。
(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