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详情

非遗新韵・龙脉传承

2025-06-04



从岭南水乡到虚拟星河

一场跨越六百年的文化“竞渡”

让桨影波光里的传统民俗与数字浪潮中的科技想象交相辉映

在时光长河中激荡出古今同频的文化回响

图片


01

图片

端午起源与习俗

图片


图片

    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源于远古对龙图腾的崇拜,后来为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仰和传颂,逐渐成为纪念他的节日。每逢农历五月初五,人们通过赛龙舟、包粽子、挂艾草等习俗,追思屈原的爱国精神,表达驱邪避瘟、祈求安康的美好愿望。

    中国龙舟看广东,广东龙舟看佛山!佛山素有“龙舟之乡”的美誉,这里有被称为“硬核漂移”的叠滘龙船、传承近600年的盐步老龙等。盐步老龙船建造于1432年,是现存最古老龙船。每年端午,盐步老龙都举行盛大的仪式,这不仅跨越数百年的礼俗,更是岭南水乡文化的活化石。

图片

02

图片

龙舟文化进校园

图片


     如今,龙舟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生,许多学校将龙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。文翰实验小学开设童蒙博物馆,展示佛山地区非遗文化,盐步中心幼儿以龙舟文化为核心打造园区特色,华南范大学附属顺德北滘学校以龙舟文化与理念结合,培养师生“追求卓越,崇尚一流”的精神等等,传统非遗文化在校园焕发新的光彩!

图片
图片
图片

03

图片

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承

图片


     在新时代,人工智能技术为龙舟非遗文化学习带来新变革。通过虚拟现实(VR)技术,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龙舟竞渡的激烈场景;利用 AI 算法分析龙舟制作工艺数据,助力还原古老技艺细节;线上学习平台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教学,为学生定制专属学习路径。这些技术应用打破时空限制,让更多人便捷地接触龙舟文化,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可能。

图片

     从百年龙舟到数字传承,非遗文化在历史与未来的激荡中迎来华丽蜕变。校园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根基,厚植民族精神沃土,培育新时代文化传承人;人工智能化身传播利器,突破时空界限,让龙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。

图片

二者协同发力,不仅是对龙舟非遗的守护,更是筑牢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,彰显着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与强大感召力,助力中华文脉绵延不绝、薪火相传。

撰写:小君

排版:小君

审核:张学峰